新聞中心
|
教育部:實施學生心理健康促進計劃近日,教育部發布2022年工作重點,對全年教育工作的開展做總體布局。 全文提到要堅定不移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加快完善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育人體系;積極回應群眾關切,不斷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全面提升教育服務能力,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堅強支撐;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持續為教育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把教師作為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 其中,關于完善育人體系有這幾點值得心理人關注: 1、“雙減”工作仍是重點。“繼續把“雙減”工作擺在突出位置、重中之重,鞏固成果、健全機制、掃除盲點、提升水平、維護穩定、強化督導。完善部際專門協調機制,推動各地健全工作機制! 相較于2021年教育部發布的工作重點,以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為目標,采用宣傳推廣《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手冊》,研究建立中小學心理健康狀況常態化監測機制等措施。今年對于心理工作的要求更加深入,不僅要做到早期識別,還要做好后續的輔導跟進工作,將重點聚焦于解決問題。 《兒童藍皮書:中國兒童發展報告(2021)》中指出,“我國兒童健康水平持續提升,健康管理政策推動作用明顯。隨著全社會對兒童健康、安全和發展的日益重視,兒童健康狀況取得較大進展,兒童健康政策引導作用不斷強化。”這表明,我國心理健康工作已然取得一些成效。 總體來看,心理健康工作仍然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畢竟它與全面育人體系的完善和發展息息相關。關注此類政策的朋友應該感覺不陌生,從去年初開始,教育部頻頻發布政策,強調重視中小學心理健康工作。 從最初提出重視心理健康工作,到后期提出明確要求,例如落實學校咨詢室建設,要求每學年心理健康篩查,建立學生檔案并長期追蹤,加強學校專業人才建設等。心理工作越來越規范化,社會層面對于心理人才的需求也必將越來越大。 |